找到相关内容1446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常住佛性,先修无量圣谛,后观诸法实相、中道佛性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,次第梯蹬,先观空,次学恒沙佛法,后开如来藏,次第修三眼三智,是名智别。  断惑别者,如《无量义》云:众生欲性无量。欲性无量,说法无量。...开讲《大智度论》与《仁王般若》,  僧正慧暅、僧都慧旷[7]、长干慧辩,皆奉敕激扬。难似冬冰,峨峨共结;解犹夏日,赫赫能消。天子欣然,百僚尽敬。讲竟,慧暅擎香炉贺席曰:“国十余斋,身当讲,分文析理,谓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九华山刚晓法师问答录

    是三法印;四项原则是圣谛,要成圣苦集灭道都得尝遍。 ...单独的智能,比如乔达摩·悉达多。  问:那么,伪经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了~~    晓:你开窍了!正是如此!先接着我刚才的话题说,佛法有种情况--佛说佛法,佛说非法,非佛说法,非佛说非法。其中的”佛说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3073692.html
  • 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

    是一种宗教;它虽然不敬神,却承认神圣事物的存在,承认圣谛以及据此而来的各种仪轨的存在。 所以,以俗世之超脱作为信仰宗旨的佛教,相当强调个人的修持,从而能够视法师(僧侣)为从信仰到佛教间的中介关系。...,如何参与社会建设,就等于给中国佛教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,为我们反思中国佛教的生存状态,提供了一个契理契机的殊胜因缘。 .难以表达的制度认同功能   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中,国家的公共权力更愿意把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2373840.html
  • 《彰所知论》传承过程及〈情世界品〉补订

    菩提分为其因。言果法者,以资粮加行见道修习无学为其果。言无为者,圣谛中之灭谛理也。由其五法总摄一切所知法故,故曰《彰所知论》。真智灵知,岂见闻觉知之谓乎!深入缘起,穷法实相,盖依念处、日藏、起世、对...ājana),详述须弥山说,即大洲等传统的佛教世界观;第二是「情世界品」(藏:bcud;梵:rasa),叙述地狱、饿鬼等六道说,转轮圣王之起源,印度佛教之兴隆,释迦尊者之世谱,进而叙述吐蕃、蒙古之...

    王启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373945.html
  • 藏文 《声明要领二卷》

    24)止观等名义(zhi-gnas-dang thag-mthong la-sogs-pahi ming)、(25)十六行相所开圣谛名目(hphiags-pahi bden-pa bzhi rnam...文献,成书于九世纪初,被收在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的杂部(ngo-tshar bastan-bcos)中;其汉译的名称,有种译法:  一《声律第二卷》 (注一 )  二《语合》或《语合二章》 (注二 )  ...

    胡进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774048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史的文献资源概介(下)

    我说如是法已,佛知我有欢喜心、具足心、柔软心、堪耐心、胜上心、一向心、无疑心、无盖心,有能有力堪受正法。谓如诸佛所说正法要,世尊即为我说苦、习、灭、道,我尔时即于坐中见圣谛苦、习、灭、道。……我见法...不记;若过去事有实、可乐、有所利益,如来尽知,然后记之。未来、现在亦复如是。如来于过去、未来、现在,应时语、实语、义语、利语、法语、律语,无有虚也。(大正一.七五中-下)   ()佛陀说法的语言  ...

    见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974104.html
  • 天台化法教“三藏教”之研究──以《教观纲宗》为架构(2)

    之“智”说,而使得<圣行品>原本二种圣谛的内容,成为了天台所谓的“种四谛”。陈英善著:《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》,(台北:东初,民84初版),页181。  [38]《摩诃止观》卷1,《大正藏》册46...(三)菩萨  大乘佛果,其实在原始声闻乘三藏中就含有菩萨的教义。[134]智者大师云:“三藏教诠因缘生灭之理,明菩萨藏义,亦应具有门,今约《毗昙》有门,明大乘菩萨位。”[135]智者大师又以七项来...

    正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974442.html
  • 《中观精要》意趣蠡测——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

    龙树菩萨依据般若等经典,阐发深义,贯通阿含,并抉择部派思想,以“缘起性空”作为法的枢纽,宏扬大乘菩萨道。中观学并不仅限于“缘起性空”的体悟,而是整合大小乘的整体修行,包括圣谛、三十七道品、菩提心、六...,即为“他方承许”。承认一种从未在自己心中出现的现象,诸如“圣谛”、“五圣道”等等,是一种对虚幻的承认。但是,如果我们在修持过程中,不依靠这些虚幻的修行次第,我们又何以能够证悟究竟法性呢!有道是“信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274924.html
  •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

    圣谛 第六节 佛性 第七节 业力 第八节 转世再生 第九节 轮回与涅槃 第十节 见与道 第二章 道 第一节 道的选择 第二节 出离与虔诚 第三节 善知识 第四节 心的训练 第...事物实存的见地更难根治。 空性的见地不会把你带到愚人的天堂,也不会以各种想像的未来苦恼和折磨来吓唬你。空性展现出事物的本来面目,也就是“实相”。 第五节 圣谛圣谛”可视为谛观空性的另一种方法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876305.html
  • 造菩萨的人格 做生活的大丈夫

    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本相的彻底认识。例如,圣谛,三法印讲众生系于爱欲、流浪生死、苦空无常,讲诸法因缘和合、幻生幻灭、无有自性,讲万法唯心、心为解脱之水等等,这些认识都是非常究竟的。 就善而言,般若智慧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776616.html